读不懂,学不会,学渣难道只是因为笨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米粒妈

米粒妈小时候有一个邻居,直到8岁才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小学六年稳居全校倒第一。

可是他上学前可是小区里有名的聪明孩子。不仅能说会道,画画也特别好。谁知一上学就变成了“学渣”。

在米粒妈的记忆中,他每天除了写作业就是在补课,寒暑假也不例外,可是甭管怎么努力,学习成绩都一直垫底。

是不是很难理解。

最近米粒妈看了一部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讲的正是这种智商正常,非常刻苦努力但仍然是“学渣”的孩子。

片中有一个叫校校的海淀小学生,出生在一个高知家庭。姥姥就是清华毕业生。

从小就是又乖又听话的孩子,性格活泼的她是全家的开心果,直到校校开始上学。

谁也想不到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成绩竟然一直在及格线上挣扎。

“全班一个下90分的都没有,一年级的小朋友您想想,全都是双百双百双百,我儿子考了65分……”

这让校校的妈妈难以接受。

医院检查之后,校校虽然被确诊为多动症,但智力水平良好。

但二年级到三年级的时候,校校妈妈开始觉得不对——主要在语文上,写字困难,整个上午写作文,校校都写不出20个字。

第二个孩子叫群晓,是个特别自律上进的孩子。

为了完成作业,群晓要别的孩子更努力,花更多的时间,如果第二天有考试,前一天晚上群晓会复习到凌晨11点。

尽管如此,他的语文成绩还是很惨。

别的孩子看起来简单无比的汉字,群晓却死活都记不住。

崩溃的时候,这个沉默内向的男孩忍不住用手去抠墙壁,在墙上挖出一个又一个的洞。

还有一个叫做若汐的孩子。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若汐每天都写作业到晚上九点多,但在班级上,若汐常年都是倒数第一、第二,最好成绩是倒数第三。

无论若汐怎么努力,她语文考试的成绩从来没有及格过。

更不巧的是,若汐的姐姐还是个学霸,奖状拿到手软。

都是一个妈生的,怎么会有这么大差距。

若汐的妈妈也开始怀疑:“我问老师,她是不是笨啊?“

纪录片中这三个非常努力,却一直成绩垫底的孩子,就是典型的阅读障碍特征。

患有阅读障碍的孩子,不笨也不懒,在智力发育上没有问题,他们只是因为特定的脑区域存在先天不足,但却无法像普通孩子那样学习字词。

他们在上学之前表现得跟普通小孩没什么两样,聪明伶俐、活泼好动,还特别的能说会道。

但是当他们进入学校,确切的说,是开始识字之后,异常就慢慢显露出来了。

阅读障碍最初表现是在识字上。

在这些孩子的眼中,书本上的文字是这样的。

“看书的时候特别累,那些字都是一闪一闪的,一会儿黑,一会儿白。”

当一个阅读障碍的儿童看到字的时候,他们大脑中的识别字的系统不能快速识别到。

所以他们不仅学不会生字,阅读的时候还会跳字漏字,甚至跳行漏行,或者把相邻两个字词的顺序弄混。

所以他们很难顺利的读完一篇文章。

部分阅读障碍的孩子看到的文字是镜像,他们眼中看到的是镜像文字。

若汐甚至连b和d都分不出来。

即使是非常简单的汉字,就算教他一百遍,他也很快就会忘记。

一开始他们可能只是语文成绩比较差,但是随着数学开始接触到应用题,读不懂题,数学成绩也不好。

其他学科会更多涉及到大量的文字,后来就变成全都科目都学不好。

所以,米粒妈总是说,阅读能力是基础中的基础。米粒妈之前还专门写过小学家长肺腑之言:三年级数学差是语文惹的祸。

越到高年级,学习成绩上的差距就越明显。

不是因为他们不用心,也不是不努力,阅读障碍其实是由于脑神经生理原因造成的。

国内对“阅读障碍”的研究比较晚,很多人其实连“阅读障碍”这个概念都没听说过,更别提了解了。

家长和老师发现孩子平常生活里都聪明伶俐,怎么一到学习就各种不行,但也不知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于是就上演了一幕幕剑拔弩张、鸡飞狗跳的辅导作业的场景。

看到纪录片中家长们因为辅导作业崩溃的画面,米粒妈都要心梗了。

“孩子学习痛苦,我们教他也很痛苦,最痛苦的是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

若汐妈气得把她写得乱七八糟的试卷撕成了几片。

女儿在写字台前委屈地嚎啕大哭。

小学生家长,谁还没有过辅导作业的切肤之痛。面对一个正常小孩,都能气到跳河、气到放火烧作业,要面对一个有阅读障碍的小孩,真不知道得崩溃成啥样?

想让父母放下对孩子分数和成绩的执念,真的太难了!

若汐的妈妈甚至因为精神压力过大,得了免疫系统疾病。

看到这里,米粒妈觉得自己辅导米粒作业的那点事,简直都不叫事儿了。

更可怕的是,在学校,这些孩子被贴上“笨”或者“懒”的标签。

有一次语文小测验,若汐考了38分,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她:“如果下次再考这么差,直接把你开除得了。”

单纯的若汐信以为真,回到家,整个人就开始萎靡不振,趴在妈妈身上默默流泪。

她也搞不懂,为什么明明自己很努力在学,可就是学不会。

那天下午,若汐就发烧了。

从那个时候开始,若汐对学校,对上学产生了严重的抵触心理。

不得已,妈妈只能给若汐转了学。

为了让女儿能找到自信,若汐妈妈给女儿报了一个芭蕾舞的课外兴趣班,但是,几节课下来,她发现若汐想要学好芭蕾舞,其实也很困难。

不仅学不会识字,阅读障碍的人还有动作协调能力欠佳、精细化动作发展缓慢等一系列问题。

更让米粒妈心疼的是,这些孩子在学校还经常遭到嘲讽和霸凌,小小年纪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煎熬。

校校在学校被叫垃圾,还被同学比中指。但从不跟妈妈诉苦,总是默默的承受着一切。

群晓因为在学校受到霸凌,对学校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妈妈带着他辗转去了山西求学,还改了名字。希望能够让他忘掉不愉快的过去,开始全新的生活。

对于有阅读障碍的孩子来说,最大的困难不是读写方面的障碍。

来自于同学、老师,持续不断的挫败感加上周围人的不理解与批评,挫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是厌学,这才是最要命的。

作为一个母亲,米粒妈特别能够理解这些家庭,特别是父母的不易。

海淀小学生校校,姥姥还是清华高材生,家里有这么一个一年级就不及格的孩子,心里的烦闷和焦急可想而知。

但幸运的是,片中的这三个孩子都有着最理解和支持他们的父母。

虽然偶尔也会失控,但当孩子产生自我怀疑的时候,他们是最坚定的支持者。

虽然知道校校因为阅读障碍,成绩逆袭的可能性很小,但妈妈还是鼓励他直面短板,加倍努力。

妈妈给校校制定了每日学习计划,语数外样样都没落下。

校校妈妈说:她从不担心校校的未来,因为她知道,校校有他的长处,他长大后肯定能在社会上好好生存。

虽然执行学习计划的过程中也总被叛逆的校校气到发飙,

但校校妈妈仍然自我学习阅读障碍知识,带孩子参加各类干预和测评活动。

定期带校校去上阅读障碍干预课程,还督促校校天天跳绳,希望促进多巴胺分泌,提高他的专注力和学习效率。

帮助校校更好地融入同伴群体,以免他因为学习成绩差而被误解和孤立。妈妈还每周为儿子组织社交活动,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即便校校开始叛逆,她依然给予孩子肯定。她认为这是他自我意识的觉醒,叛逆能让孩子“活成自己而不是生活的奴隶”。

对孩子一点点的进步,他们都不吝惜当个鼓励者。

若汐有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姐姐,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还考上了衡水中学。

若汐从来没有拿到过一张学习方面的奖状,连进步奖都没有。

若汐的语文成绩从不及格到60分,终于在一次期末考试考到了78.5分!

妈妈特别能够理解女儿对奖状和表扬的渴望。

所以特地买了一张空白奖状,郑重其事地写上女儿的名字,

然后盖章、颁奖。

群晓妈妈为了选择一个能够更好接纳儿子的学校,毅然辞去北京的工作,带着孩子去山西的私立学校。

因为群晓年龄小没办法独自在外地读书生活,所以,妈妈辞掉了工作,去山西陪读。爸爸带着小女儿留在北京。

为了让群晓彻底丢掉以前不愉快的回忆,妈妈连名字都给他改了。

跟校校和若汐比起来,群晓成绩没有那么差,甚至还能自主阅读乔布斯传这样的大部头。

但他就是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

这样的群晓,偏偏遇上了一个学霸同桌,无论自己怎么努力,还是被学霸不费吹灰之力的全面碾压,这让群晓非常不甘心。

越是这样,他越是逼着自己更加努力,

看到这样的群晓,妈妈对他说:

“你要忘掉那个标准。如果你真的比不过小鲁,你就要学着接受。”

“你不用和他们比,你已经比之前的你做的更好了!”

米粒妈觉得: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孩子也一样,每个给孩子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特质和对世界的认知方式。

“爸爸妈妈真的非常爱你,不是因为你特别努力,而是因为你真的已经很棒很棒了!”

妈妈对群晓的宽慰,米粒妈听了鼻子都不自觉发酸。

跟着纪录片流泪的同时,米粒妈想起前几年看过的一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男主角伊桑同样是有阅读障碍的孩子,他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印度中产家庭,爸爸工作赚钱,妈妈辞职在家鸡娃。

哥哥是个学霸,全家都人都追求自律、努力、坚持,竞争,出人头地。

但伊桑因为无法读写,他的每科都考零分,即使读了三次三年级,依然没有任何起色。

跟门门功课都第一的哥哥比起来,伊桑简直就是一个败笔。

学校老师认为他故意捣蛋,经常处罚他,甚至他的父母都认为他偷懒,把他送去了一所严格的寄宿制学校。

在那所寄宿学校里,伊桑感觉自己被抛弃了,严苛的老师让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最终,他自暴自弃,把自己完全的封闭了起来。

直到尼克老师出现。

尼克老师不仅发现了伊桑在绘画方面的才华。

还采用非常独特的方法,教会伊桑读写,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伊桑又重新燃起了对学习的热情。

伊桑不仅获得了大家的肯定和认可,也通过老师的帮助学会了阅读和书写。

阅读障碍虽然是天生的,但却是可以改善的。而且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正因为此,纪录片中3个孩子的家长,才会拼了命的辅导孩子学习,群晓妈妈更是不惜辞职带娃。

他们付出了这么多的心力、财力,辛辛苦苦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或者仅仅是所谓“正常”的生活。

米粒妈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