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让孩子变怂,成为霸凌的潜在

“文

开心果妈妈(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说到孩子,作为父母的我们,总是对他们寄予了非常大的期待。善良、勇敢、活泼、开朗、亲和……一切美好的形容词,都希望能够发生在自家孩子的身上。只是,如果一个孩子很“怂”,那么被冠上这些形容词后,是不一样的。邻居家的孩子,在我们眼里,就一直是善良的,但是,却善良得有点胆小,有点怂。今年刚上初中,钱被抢了3回,书包被扯坏了2个。每每问到为什么又被人家欺负,孩子连对方是谁,都没有勇气告诉家长。这三种常见教育方式,易让孩子“变怂”,成为霸凌的“潜在人群”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经说过:人的行为,是由自我认识、对世界的方法、期待等整体的人生生活形态所决定的,在这整个过程中,认知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也就是在“怂”这个认知里,更多还是由一个人的生活形态所决定。因为怂,所以孩子更容易成为那些霸凌的“潜在人群”。越怂,情况越严重。而在生活的形态中,父母的教育绝对处于一个比较关键的地位。以下这三种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变得“更怂”。一、第一种教育方式家长:“你应该这样做……”前几天去游乐场玩碰碰车,好几个孩子在玩。其中,有一个孩子玩得不是很好,家长明显就开始焦急了,不断指挥孩子:“你应该这样转……”最后,全程都是家长开完的,家长边开边指责孩子开得不好。最后,孩子哭着下车了。孩子:“反正,我总是错的。”家长不断给孩子灌输“你做得不对”这个思想,让孩子一直没有尝试的机会,在这场认知里,还是会觉得“我怎么做都是错的”。有了这样的认知,孩子的自信便会大打折扣,开始变怂。教育方式调整在孩子有“怂”这个趋向之后,家长可以抓住所有的机会,去表扬孩子。并且,在表扬的时候,告诉孩子哪里做得是好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记得,放手让孩子来,在这场教育的修行里,家长起到的只是辅助的作用,而不是主导。二、第二种教育方式家长:“你要让着别人。”前几天,开心果妈妈带开心果去游乐场玩。才2岁的开心果,抢了一个小哥哥的汽车。小哥哥犹豫着要不要抢回来,一旁孩子的奶奶说:“哎呀,就给小妹妹玩吧,你大要让着点。”开心果妈妈也是惊到了,立即对开心果说:“丫头,这是哥哥的东西,你不可以这么抢,还给哥哥。”开心果伸手还给哥哥,小哥哥看了看奶奶不敢接。孩子:“反正,我什么都不配。”孩子在2、3岁左右的时候,会进入“物权敏感期”。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不会分享,是挺丢人的一件事情。为了自己不丢人,所以便强迫孩子分享。在这样的强迫里,孩子会潜意识里觉得“我什么都不配”。所以,到了学校,其他同学肆意侵占他的空间,抢他的东西等,孩子只敢难过,却不敢吭声,从而开始霸凌的恶性循环。教育方式调整家长是需要教会孩子分享,但是到底愿不愿意分享,还是要看孩子的意愿。家长一定要记得,在教会孩子分享之前,也要教会孩子,保护好自己的东西,不要觊觎别人的东西。三、第三种教育方式家长:“你怎么这么怂……”这一点,开心果妈妈自己算是深有体会。之前考驾照的时候,教练没有给我排考试,我当时并没有说出来。回家后,和我爸爸说了一声,纠结要不要早点考试。而后我爸呵斥到:“你怎么这么怂,和教练说一下就行了,考个试,有什么好怕的!”孩子:“好吧,我很怂。”其实,在从小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本意都是在教我勇敢,但是在话语上,却总是先“否定”你一番。这样直接带来的效果就是,开心果妈妈真的觉得自己很怂。教育方式调整孩子总有胆小的时候,此时家长的责备只会让孩子胆子更小,变得更怂。如果,家长换个方式,给到孩子鼓励,并适当给孩子贴上勇敢的正面标签,或许,有很多惊喜等待着你的发现。开心果妈妈寄语:开心果妈妈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看到过很多校园霸凌的事件。在这些孩子中,绝大多数都是比较怂的。其实,作为母亲,自然不希望孩子成为被霸凌的对象,也不希望孩子也成霸凌的主儿。除了孩子先天的性格,开心果妈妈觉得,后天的教育和引导,更为重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