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所谓的熊孩子。比如,被熊孩子弄得满身泥巴,比如,被熊孩子撞翻手中的冰淇淋等等。大部分时候,作为大人的我们,总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谁让人家还是孩子呢?对于这种只有一面之缘、对自己造成影响不大的孩子来说,吃一口黄连倒也算了。但如果在生活中,朋友家或者亲戚家的熊孩子,对自己造成很大的困扰,作为主人,到底是继续吃黄连,还是和孩子“一般见识”呢?又或者,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维护自己或者自家孩子的利益呢?01朋友家的孩子来“抄家”,曾经好友,如今“形同陌路”,谁的错?开心果妈妈前段时间,在网络上看到一位叫顺顺的网友,分享了自己的这段经历。麦麦远嫁六年,有一个五岁的儿子小麦芽。一次麦麦回娘家,顺便到自己多年的好友顺顺家做客。顺顺家,有一个8岁的女儿丹丹。麦麦和顺顺,就坐在沙发上玩耍,两个孩子,便随意他们怎么玩儿。只是没过一会儿,就听到两孩子在激烈的争吵,随即,小麦芽大哭起来。听到动静,两位妈妈赶紧去房间看两个孩子怎么了。丹丹说:“小麦芽总是在家里乱翻,不但把我的玩具全部翻出来,找自己喜欢玩的,还把妈妈的三根口红全部折断了,把墙上画得到处都是。我让他不要这样弄,妈妈会生气的,然后他就哭起来了。”小麦芽在一旁不依不饶地说:“在家也玩我妈妈的口红,妈妈可没说我!”顺顺看着自己的口红,心疼得不得了,毕竟这三支口红,也接近两千块钱。想着和闺蜜这么多年才见一次面,便忍了,对女儿丹丹说:“算啦,随便他玩吧。”在一旁的麦麦见顺顺开了口,立马接上:“丹丹,你是姐姐,你要让着点弟弟。也就几支口红而已,阿姨我都不知道几只口红折在这小子手里了。”顺顺谦让,是抹不开面子。但是听到好友说这样的话,心里实在是不舒服。没想到在自己好友心里,到还是自己女儿的错了,气不过,便和麦麦争执起来。最终两姐妹不欢而散,如今两个人也是形同陌路,再也没了联系。对于这件事,网友们的评论,也是各自保持自己的意见。在这些意见中,主要分为两个阵营。第一个便是责备顺顺,没有第一时间维护孩子,而是在没有原则的谦让,违背自己的内心去谦让,所以让自己的闺蜜变本加厉。第二个是责备顺顺竟然抹不开面儿,原谅了人家孩子。既然原谅装好人,那就该原谅得彻底,口红反正已经坏掉了,何必再跟一个孩子见识呢?相信这样的事情,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是比较常见的。无论是朋友家的孩子,还是亲戚家的孩子,到自己家来,就跟“抄家”一样,作为主人,此时真的是不知道该不该和这个孩子一般见识。02和面子相比,孩子的“物权意识”很重要在开心果妈妈看来,遇到这样的事情,顾及自己的面子,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在家长顾及面子之前,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维护孩子的物权意识。1、什么是“物权意识”所谓物权,便是物品所有权。物权意识,便是孩子对物品的“所有权”产生的意识。物权意识强的孩子,会保护好、珍惜好自己的物品。这样听起来,可能有些晦涩难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幼儿园有两个小朋友A和B,一个物权意识比较强,一个比较弱,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对自己的所有物的表现,是不一样的。A物权意识强:A会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但是,自己特别喜爱的玩具,不愿分享时,也不会允许其他小朋友从自己手中随便抢走。并且,A知道哪些是自己的玩具,会保护得非常好,否则就没得玩。A也知道,哪些是别人的玩具,想要玩时,会先征求别人的意见。B物权意识弱:B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玩具,都是随便拿,也是随便别人拿。即使是自己非常喜欢的玩具,被别人抢走,也不会表现出过于激烈的情绪。2、“物权意识”的重要性很多人都说,两岁左右的孩子是自私的,因为总是舍不得将自己的东西给别人,最常说的话便是:“这是我的!”什么都不愿意给别人分享。此时的孩子,已经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在两岁之后,乃至更长的时间,虽然已经过了物权意识的敏感期,但是,家长还是要强化孩子的物权意识。有些家长也害怕自家的孩子,如果物权意识太严重,那么便会使得孩子自私,所以会经常强迫孩子进行分享,甚至,在孩子物权意识的敏感期,或者,在别人拿孩子东西的时候,家长会顾及别人的面子,从而让孩子放弃物权。家长这样的行为,就是在破坏孩子的物权意识。如果孩子的物权意识比较低,那么,等孩子上幼儿园或者在外面玩耍的时候,自己的玩具,食物等等,只要是其他小孩子喜欢,就很容易被他们给抢了去。3、如何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关于物权意识,开心果妈妈曾经有一个同事,给我分享了他的教育方法。开心果妈妈觉得真的很不错,所以分享出来给大家。同事年年,有一个6岁的女儿。有一天,邻居家有一个五岁的小孩儿过来玩,看到女儿的玩具,便想过去拿。年年很清楚,那些玩具可都是女儿的宝贝疙瘩。年年对小男孩儿说:“这些是姐姐的玩具,你在拿之前,需要经过姐姐的同意才可以。”年年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还是比较严肃的。女儿随后赶来,也听到妈妈说的这句话,对妈妈说:“妈妈,谢谢你保护我的东西,我以后也会保护好我自己的东西。”随后,小女孩儿挑出部分玩具,和小男孩儿一起去玩耍了。可能在不少人看来,年年的做法是比较自私的,而女儿挑玩具给其他孩子玩,这个行为也是自私的。其实不然,我们可以换位思考,对孩子来说,这些玩具几乎是他的全部。有些玩具他不一定会很愿意分享,就如同身为大人的我们,如果别人想拿走你的房子、车子,你愿意吗?物权意识,孩子并不是与生俱来具就有的。家长想要给孩子培养好物权意识,那么,在每一次合适的机会中,家长就要挺身而出,慢慢地为孩子树立好物权意识。03作为主人,该不该和小孩子一般见识?1、不和孩子一般见识,但要和家长“一般见识”大部分时候,在别人家“抄家”的都是熊孩子,家长总觉得,跟一个不懂事儿的孩子一般见识,自己也是越活越回去了。那自己,就一定要把这个黄连给吞下去吗?并不是。就如文章一开始我们所说到的顺顺,她在一开始,其实就该为孩子树立物权意识,但是她没有。所以,小麦芽无论是拿丹丹的玩具,还是玩顺顺的口红,都没有经过任何人的同意。甚至小麦芽大哭之后,顺顺依旧是在谦让,这也让对方得寸进尺,使得对方将错误归咎在孩子身上,最终导致,朋友之间的友情一去不复返。此时,这样的事情,已经不再是孩子之间的事情,还是大人的态度、素质问题。孩子在别人家有“过度”行为,作为家长,本就该起到教育的作用。如果对方家长不教育,那么自家的家长,就该为孩子维护权益,为自己维护权益,和对方的家长“一般见识”。2、为孩子树立“交友模范”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交友,无论是对大人,还是对孩子来说,都非常重要。而家长的择友态度,孩子也是看在眼里的,孩子也会学习家长的模式,去交友。说得难听点,孩子在别人家“抄家”,家长丝毫不管,除了是家长溺爱孩子,还因为家长自身的素质不高。对于这样的朋友,作为家长,其实可以避而远之。04最后,开心果妈妈还有一个建议:每次,为孩子提高“物权意识”的时候,都要记得,在事情结束之后,要和孩子分享这次事情的心德,让孩子对“物权意识”再度强化。并且,物权意识,很多时候还会和孩子的交友挂上钩。如果对方不尊重自己的“物权意识”,那么这样的朋友,可以适度远离。如果,你朋友家的孩子来“抄家”,你会如何处理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