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作为家长和教师,如果不能了解孩子,就谈不上教育孩子,更谈不上给孩子好的教育。要想了解孩子,成年人首先要有尊重意识,好的教育要懂得尊重孩子。
01
尊重特点、尊重成长规律
好的教育需要懂得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尊重孩子的特点,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允许孩子与众不同。
现实生活中,成年人眼中往往只有“别人家的孩子”,把“别人家的孩子”的成绩看做是自己家孩子的目标,把别人家孩子的行为看做是自己家孩子的榜样,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孩子一样优秀。
就算不能优秀也要随大流,容不得孩子与众不同、特立独行。
然而,每个孩子的天性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就是不走寻常路,坐不住、调皮捣蛋、不爱写作业、动嘴比动手快、爱胡思乱想……
对孩子的这些表现,家长要分清楚是特点还是缺点。如果是缺点自然要想办法纠正,如果是个性、特点,成年人就要尊重它们,保护孩子的天性。
第二,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三分教七分等”,教育和培养孩子是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时间,家长和教师要有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
如果不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就会出现过于焦虑的心理,总想超前教育,总想拔苗助长。
02
儿童友好、儿童本位
好的教育需要研究和发现孩子
好的教育需要发现孩子。
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
这里用了“发现”一词。“了解”和“发现”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了解”的本意是“知道”,而发现的本意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这意味着家长或教师要拨开眼前的迷雾,找到谜团背后的真相。
因此,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成年人要善于研究孩子,发现每个孩子与众不同的特点,探索适合每个孩子的成长路径,这样才能使教育更适合孩子。
发现孩子,也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
第一,发现孩子要以“儿童友好”为出发点。
即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向好的想法,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长为“最好的自己”的可能性,在儿童友好的理念指导下,家长和教师就会用善意的态度去寻找孩子的特点与天性,就会无条件地相信孩子。
第二,发现孩子要以“儿童本位”为原则。
以儿童为本,成年人就不能用“我们都是为你好”来代替孩子的选择。
03
多元智能理论
好的教育需要重新认识孩子
好的教育还需要重新认识孩子。
之所以说“重新”,是因为过去我们对孩子的认识也许不够精准、有失偏颇。我们常常习惯了从成年人的视角出发,以固化的“为了孩子好”的思维去认识孩子,这使我们并不真正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
重新认识意味着我们需要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新的方法,这样才能引导孩子走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用传统的理念评价孩子,成绩好几乎是压倒一切的衡量标准。而成绩又主要依赖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这是传统的智力理论。
但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人都有7种智能,分别为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能力,后来他又增加了自然探索、存在两种能力。
也就是说,每个人至少有上述9种能力,只是某种能力在某人身上更强大,更能影响到他的学习与做事风格。
所以,有的人更善于运动而不善于做数学题,有的人更善于当政治家而不善于当科学家。但是,我们又能说哪一种人的人生是不成功的呢?
可见,我们需要重新出发,用新理念、新视角去发现孩子的天赋与才能,并选择适合孩子特点的方式进行教育。
家长要善于探索孩子的特点与禀赋,用发现的眼睛寻找孩子的优势与长处,顺应孩子的天性来培养孩子;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与想法,了解孩子的兴趣,给孩子自由的天地,陪伴孩子慢慢成长;家长要学习现代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拥有健康的人格。
---END---
点个赞,证明你还爱我
编辑:蒋斯燕
审核:胡婷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