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服务中心为入厦旅客送上“六个一”爱心袋(内含一瓶水、一盒厦门特产、一份温馨提醒、一份入境流程图、一个口罩、一份厦门日报),细致入微地营造安心、暖心、舒心的入厦体验,彰显“爱心厦门”社会大爱和守望相助的精神。
强化外防输入,落实精准防控。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湖里区快速响应,第一时间成立机场国际航班旅客分流专班领导小组和专班工作组,陆续抽调名精兵强将进驻防控最前线。坚守在“疫”线的党员干部24小时轮班不停歇,全程无缝“摆渡”,用血肉之躯织起安心“防控网”。
随着境外疫情持续扩散蔓延,湖里区按照“举全区之力、科学筹划、合理分工、环环相扣、组织严密、责任到人”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效率、提升服务。尤其是3月26日零时起实施入境旅客就地隔离政策后,领导小组连夜召开部署会议,连夜制定完善分流工作指引,连夜调整优化工作流程,连夜按各区结对分包省内各地市(区)的办法调整分流服务中心布局,连夜协调相关部门和酒店协同落实,确保分流任务顺畅运行。
今日,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带您深入防控一线,直击湖里先锋的战疫现场。
热血满满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
党员干部在分流服务中心分流旅客。
通报分流结果给接收单位,协调酒店接收旅客留宿,安抚旅客,处置现场特殊情况……三位军转干部负责统筹协调,忙碌在分流工作中。
测温、沟通、登记、分流……凌晨3点,机场大巴驶入厦门机场入境人员分流服务中心,大厅里一片繁忙。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旅客按照指示牌,前往不同的登记处录入信息、或入住、或搭各市、区政府专车去往目的地。
“不好意思,请你们在这里稍等一下,接送的大巴马上就来。”人群中,湖里区文旅局二级调研员麻德玮声音沙哑,但依然温和地安抚群众。由于连轴转,他严重睡眠不足、脸色憔悴,仍坚持在现场协调。
分流工作开启以来,他几乎每天都只睡三四小时。作为常驻专班总召集人,他每天都要和市交通局、市卫健委、市外办、机场运管委、市疾控中心、机场公安分局等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还要主动与省内其他地市防控部门联系,及时通报省内其他地市人员交接情况。
与此同时,湖里区城管局殿前中队副中队长高杨则要负责解决疑难杂症。
3月18日,新加坡航班抵达厦门,多名旅客分流工作结束后,已是晚上11点多。此时,大厅里却还有7名次日转机的旅客。他们对分流工作不理解、不配合,不愿到酒店办理登记入住手续。
“你们先不要着急,这盒点心先吃着,长途跋涉辛苦了,先去酒店休息一下吧!”一个亲切柔和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高杨详细了解滞留旅客情况,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赢得理解与支持。
“他们飞机上一路不吃不喝,落地还要经过层层关口,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心切,我们要多一份理解。”连续多日,日夜不休,坚守在一线,安抚旅客,这位年过50岁的女干部已经好几次失声。“当时,张着嘴巴却说不出话,旅客着急,我比他们还急,急得直掉眼泪”。
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湖里区委文明办、区城管委办主任傅芳槐也加入队伍当中。制定流程图、布置指示牌……一到岗,他就马不停蹄地忙活起来,第一天就忙活了一个通宵。“我们在跟病毒赛跑,每个人都要绷紧神经。”他说。
这三位都是转业军人——高压工作中,他们找到了当年在部队里的感觉。“工作专班的队员们个个令行禁止,迎难而上,高效、有序、精确、圆满地分流了一个又一个入境及转机航班,很有成就感。”他们说。
来自不同单位如今炼成超强战队
大巴停靠分流服务中心,党员干部再度开始忙碌。
他们平均每天接收六七个航班,最多时服务0多名旅客;由于航班时间不定,他们几乎24小时“待机”。
维持着厦门机场入境人员分流服务中心有序运转的是一支“超强战队”。他们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岗位,在关键时刻,拧成一股绳。
区文旅局彭红棉是把关人。他要负责与机场接送人员现场签收旅客,做好引导分流、交接工作,确保不丢一人、不漏一人。机场发来的每一趟转运车,他都仔细清点人数,核对国籍、转机航班、人员体温等相关情况,详细登记好每一个航班的进港旅客总表。
区文旅局的裴彗龙则主要负责整理旅客信息,身材瘦弱的他,干劲十足。每天,他需要在上百张信息表里,统计出各个航班入厦的旅客人数,以及旅客分流去向情况,时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甚至通宵。
区文旅局的尤艺成负责的是省内及外籍旅客分流工作,这部分旅客往往情况最为复杂。他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不厌其烦地解释,做旅客思想工作。最长的时候,他连续站着工作十几个小时,腰椎突出老毛病犯了也咬牙坚持。
区文旅局的纪华围是多面手。他负责登记前往厦门各区的旅客信息,还要保障专班里采集设备的正常运转。在没有航班的时候,他还需要负责转乘动车旅客的交接。来回奔波于分流工作站与厦门站、厦门北站三点之间,最多的时候一天送了5趟转乘的乘客。
作为区城管局派驻协查员的带队干部,区城管局五缘湾中队副中队长丁颖冲在最前头。他负责所属人员的日常管理、教育和统筹。现场旅客较多时,自己也主动补空位,主动揽事做,哪里有需要就冲向哪里。
区城管局江头中队协管员郑礼巧、机动中队协管员陈建坤、禾山中队协管员刘琦波总是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医院送两名发烧旅客回酒店,郑礼巧第一时间冲上去给旅客填表登记,安排旅客住店。而陈建坤不论身体有多疲惫,始终保持礼貌和微笑,用真诚的服务,赢得旅客尊重;刘琦波则更像是团队的“开心果”,总是干劲十足,给大家带来力量。
当前,湖里区委区政府组织安排更多党员干部充实一线抗疫队伍,设置文秘、协调、统计、保障4个服务组和4个业务组,负责分流服务中心旅客的体温测量、接收核对、信息录入、交接转运、政策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保障工作,进一步提升工作服务效率。
全天候随叫随到转运旅客
摆渡人正在对接转运工作。
转运小分队每天工作时间都超过15小时,大家都是“挤时间”睡觉,以车为床成为常态。
“别害怕,别担心,我们来了,我们来接你回家。”凌晨两点,劲风中,听到“摆渡人”这一句话,张女士感动得流下眼泪。她从迪拜启程返厦,两天时间几乎不吃不喝。落地后,“摆渡人”的出现,让她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感受到家的温暖。
这群“摆渡人”,正是林文湘所带领的转运小分队。
2月5日,为应对可能出现的返岗返工潮,湖里区从区政法系统抽调8名骨干干警,组成转运小分队,奔赴战疫一线。
面对隐形的敌人,他们斗志昂扬,毫不犹豫。当晚,转运小分队由湖里区委政法委四级调研员林文湘带队,区政法系统的7名干警加入其中。就这样,他们开始了“摆渡人”的使命。
随着旅客不停抵达厦门,他们的电话也响个不停,天天都是24小时随叫随到,全天候“作战”——与执勤公安干警办理交接手续、与接送对象所在街道和社区确认情况、指导接送对象填写《返厦人员信息登记表》、送回酒店……
3月8日,先后有16个航班的旅客进入厦门机场入境人员分流服务中心,转运小分队将旅客送往隔离酒店后,已经是凌晨3点。在沙发上休息不到1个小时,林文湘的电话再次响起,队员们再一次启程。
小分队成立以来,他们几乎天天都是这样度过,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5小时,大家都是“挤时间”睡觉。尽管如此,但一有任务,他们又能立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随着防疫升级,任务不断加大,“摆渡人”的队伍也在壮大,已达到35人。如今,队员们还需要不断往返于码头、机场、动车站、高速口,转运一批批旅客。疫情当前,他们始终坚守,没有过半句抱怨:“看着旅客们安全转运,我们就安心了。”林文湘说。
庄严宣誓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3月27日凌晨,湖里区境外防控分指挥部机场分流小组驻机场专班业务三组在夜幕下整齐列队,全体党员举起右手,紧握拳头,面向党旗庄严宣誓,决心以最强作风、最严纪律、最硬措施,牢牢守住机场疫情输入关口。
做到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在工作,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冲在第一线!湖里区第一时间成立机场分流专班临时党支部,组建党员突击队,在分流服务中心入口插上党旗,在12个业务工作岗位设置“党员先锋岗”,向参战党员发出一线战疫倡议书,为每名党员制作印有党旗的姓名胸牌。
在党组织的强力感召下,许多青年同志纷纷书写抗疫请战书、火线入党申请书,临时党支部向战疫人员原单位推荐7名青年为入党积极分子。
后方有我们,请你们放心!
湖里区慰问抗疫一线党员干部家庭,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湖里区慰问组走访慰问境外疫情输入防控一线党员干部家属。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点。湖里区广大党员干部主动请缨,以大无畏精神彰显责任担当和使命,全力增援境外疫情输入防控一线。
连日来,湖里区委、区政府关心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干部,区境外防控分指挥部后勤保障组牵头,由区委组织部、区直机关党工委、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等单位组成慰问组,走访慰问了境外疫情输入防控一线党员干部家属。
“前方有你们,我们放心!后方有我们,也请你们放心!”走访过程中,慰问组详细了解家属们的生活情况,并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向他们表达诚挚的敬意,感谢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他们父子俩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我肯定全力支持。”周萍向慰问组表示。她的丈夫是湖里区文旅局局长朱觉,丈夫和儿子都坚守在防疫一线。这些天,丈夫和儿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