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最早听说癌症,还是在TVB电视剧"妙手仁心"里,Cancer。港剧的职业剧往往会夹杂一些专业术语的英文,那个时候真觉得很高大上。觉得电视剧里的情节都是假的,哪里会有那么多的绝症,但是随着年龄的长大,癌症也仿佛长大了,越来越多身边认识的人往往突然辞职在家休养,突然逝世都是因为Cancer。
其中有我的小学同学,曾经一个开朗的大胖子,能说能笑,班里的开心果,在30岁的时候,我听说得了癌症去世了,走时已经瘦得不成样子。
我的表妹,曾经花枝招展的岁数,正逢情窦初开的毕业季,一场突如其来的发烧,导致确认淋巴瘤。根本找不到原因就得上了,家里砸锅卖铁的治疗,放疗化疗都用了,最后通过骨髓移植得以保留了生命,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但是后半辈子也只能活在父母的照顾下,试问这个社会上有多少男人能够接纳。
在单位,同事突然之间的休养,一打听有的得了肝癌,肺癌,有的得了乳腺癌,卵巢癌。真是为自己的将来也捏了一把汗。
最新数据显示,北京每天有余人确诊患癌,其中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发病率增长较为明显,虽然目前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素养不断增强,癌症筛查等肿瘤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得癌。
在北京,男性癌症发病率低于女性,但死亡率高于女性,目前无论男女,肺癌都是头号杀手,其次是结直肠癌,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城区发病率高于郊区。
癌症真的很可怕,它会让人走向死亡,而医生在面对他们无能为力的情况时,除了悲伤,还会有挫败感。
当被诊断为癌症,最可怕的是被医生告知生命,已经处于倒计时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们只能慢慢接受现实,开始情绪低落,即便再强大的内心也难以抵抗死亡带来的恐惧。
慢慢的他们越来越想活下去,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一人生病全家总动员,开始与癌症漫长的斗争!
渐渐的,与癌症的斗争越来越像是一种消费行为,患者和家属都会去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只要是方法,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希望。
其实癌症也是一种可控的慢性病,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一定期检查身体,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注意自己的体重是否突然之间减少,是否贫血或者长期不持续的发热。
二,保持良好心态,人的情绪变化和健康关系密切,好心情不仅可以提高抵抗力,还可以保持内分泌的稳定。所谓气大伤身是有理论依据的。
三,选择健康生活方式,戒烟少酒,饮食规律,减少劳累,不要熬夜,过度疲劳。
四,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一定要重视癌症的早期筛查。
五,身体无缘无故的某处出现了疼痛,最容易耽误的就是那种隐隐作痛,持续时间一个月以上,医院检查。
远离癌症,这些您应该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