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馒头的来历浙江卫视

北京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zdxbdf/
一从史前时代史的开端到19世纪初,人类几乎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是由土地提供的。尤其是食物。因为食物,人类才聚合在一起,因为人的聚合,地球上才有了村落。今天的村落,中国古代叫作“里”。“里”,由田和土组成。人类要定居,必须“恃田而食,恃土而居”。说白了,先得有吃的,才会考虑住下来。所以,《黄帝宅经》说:“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有泉水,有土地,有草木,才有血脉,皮肉,和毛发。才有了几千年的农耕文明。研究村落,还真的离不开吃的。鉴于美食节目泛滥,《中国村落》就不“吃”了。不过,主食是不能回避的,五谷杂粮中最有故事的是麦子。人类有百分之七十的食物是由三种作物提供的:稻米、小麦和玉米,中国为人类贡献了稻米。大约在距今五千年前,小麦从西亚传入中国,玉米进入中国只有四百多年,土豆、番薯也是舶来品。而且,中国人今天习以为常的食物中,还有许多来自异国他乡:高粱、皮燕麦、藕、萝卜、姜、葡萄、核桃、石榴、黄瓜、蒜、蚕豆、旱芹、香菜、胡椒、葱、茄子、扁豆、无花果、菠菜、莴苣、开心果、西瓜、丝瓜、胡萝卜、香蕉、菠萝、辣椒、南瓜、苦瓜、向日葵、花生、草莓、番木瓜、苹果、菜花、卷心菜、洋葱、番茄……不要说思想和科技,就论吃的,开放是多么的重要,否则我们今天的食物就会非常单调。大多外来作物到了中国都充分展现它们在故乡的个性,一样的“吃相”。只有麦子不同,麦子在原产地主要是面包,到了中国则是个馒头。二麦子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人早已形成了北方小米、南方大米的主食习惯。起初,人们用它来制作麦芽糖,种得多了,也拿它老果腹充饥。不过,我们是像吃小米、大米是一样的,将小直接拿来煮,吃“麦饭”。因为有粗糙的外壳麦麸,入口不那么容易“即化”,在“食不厌精”的国度里,它无法和稻粟争锋,在很长的时间里,麦子是低端人口的吃食,在南方,更是鄙视为一种饲料了。也有官员拿吃麦饭来作秀的,吃麦食而不吃米饭,被认为是一种清廉。如此不受待见却依然不离不舍,是因为麦子比稻谷耐旱,耐寒,在长期的引种之后,人们改变了麦子的种收时间。中国原有的粮食作物一般都是春种秋收,因此,春夏是容易出现粮荒的时节。而秋种夏收正好可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接济供应。因此,尽管麦饭不好吃,但历朝历代都有朝廷、各级官员鼓励农民种植小麦,宋代更是对种麦的南方农民予以免租免税。但是,你再号召再优惠,不好吃总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食用方法的改变才是治本。事情的转机大概是从西汉开始的,人们利用石磨技术,把麦子加工脱麸,碾成粉末,烤制成麦饼,口感舒爽多了。再借助中国人成熟的蒸笼技术,等到人们习惯了小麦的味道,就自然用蒸笼技术去加工面粉,口感绵密多了。魏晋以后,随着面粉加工的进步,馒头出现了。一些文人笔记中会说馒头是诸葛亮发明的,宋朝的《事物纪原》、清朝的《谈征》中说:“盖蛮地人头祭神,武侯以面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你只当听过而已,不过有一点还是可信的,馒头出现的时间差不多。有了馒头之后,面食就越来越“发”了。在馒头的基础上,隋代开始有了包子,五代开始有了打褶包的包子,宋代开始有了蟹黄包子……三当人们接受了面粉的口味,麦子的种植就无需朝廷号召和政策优惠了。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面食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面食的种类越来越丰富,种植的面积也就更加地扩大。终于,麦子战胜了粟米,成为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而在北方,更是成为主食之主,这种地位一直延续至今。古来引进中国的很多物种,小麦是最成功的,虽然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但最终,小麦的种植面积最大,食用人数最多,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何小麦在中国可以成功?首先在于小麦自身的可塑性。其中栽培季节的改变:冬小麦的出现是小麦适应中国国情所做的最大的改变,也是小麦在中国发展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其次是食用方法的改变。中国人没有像其它以小麦为主食的民族一样烤面包吃,而是采用自己的方法,将面粉加工成馒头、包子、面条之类,蒸煮而食。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没有了馒头;如果没有了馒头,那就没有了麦子在中国的广泛种植;如果没有麦子在中国的广泛种植……那麦子该有多寂寞啊。有一种交流叫交融,有一种合作叫共赢。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制度,可以互补,不必非此即彼。正好比我们接受了小麦,但我们用它来做馒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