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不光在当今社会是一个旅游的热门景点,在古代也是一个人人争相前往的好地方。凡是出门求学旅游的迁客骚人,由于种种原因,大都会选择去这里转上一转,像为了寻找做官机遇的孟浩然,像与友人泛舟游览美景的李太白等等。他们这些人默契十足,不约而同地会聚在这里,写出了很多传扬洞庭湖美景美色的作品,也不知道这算是个什么文化现象?而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去认识一下为洞庭湖代言的一个风流倜傥的诗人——刘禹锡,看看他和洞庭湖的不解之缘。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省洛阳市市民,唐朝中期著名的大诗人(后人尊称其为“诗豪”)、文学家,同时还有一个特殊身份——哲学家。关于他的出身,不知道真假,因为历史记载他自己说自己是中山王刘胜的后代,又没有证据,所以难辨真假。说起刘禹锡的文学才华,那可真算得上多才多艺了!既能作诗,又会写文章,还懂哲学,无论是和同时代的柳宗元、白居易,还是韦应物相比,都丝毫不显逊色。文章名篇有《陋室铭》、《秋声赋》等,知名度高的诗作有《望洞庭》、《竹枝词》等,哲学方面的大作有《天论》,他可以说得上是较早的一位唯物主义者了。朋友圈也挺大,和柳宗元同年登科及第,再加上韩愈,三人在一个部门任职,关系很好,有着真挚的革命友谊。
刘禹锡就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一生宦海浮沉,有过高潮,走过低谷,但从来没有服输和气馁过。得意之时,是皇帝的爱卿,在最高权力部门做事;落寞之时,接连被贬,最远去了广东那边。在他的短文名篇《陋室铭》里,就有其良好心态的最好见证。即当时刘禹锡因为积极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坚决反对宦官干政和藩镇割据),结果失败被贬为和州县通判。
按照惯例,通判是应该住一个三居室的县衙,结果地方官受人指使,故意刁难,先是让他住在城南一个靠江的房子里,面江靠水,刘梦得很高兴,很随意的写了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贴在门口。结果知县知道很生气,就让他搬到城北临河的一间小房子,绿树成荫,刘梦得还是很开心,大笔一挥,直接在门上写了一副对子(“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知道后更生气,直接让他住到县衙的一间斗室里,刘梦得这才生气了,直接找人在门前的大石头上刻了这篇《陋室铭》,借以讽刺知县的拙劣行为。
说起刘禹锡和洞庭湖的缘分,真是很深,他一生辗转各地做官,二十年间去过洞庭湖至少六次,对那里有着特别的感情。毕竟去那里多次,见得多,走得多,深入了解过,才能力压众人、为洞庭湖代言。那里的青山绿水,肯定见过他的英姿;那里的山光水色,肯定听过他的倾诉。他与洞庭湖肯定心贴心交流过,所以才洞悉那里的一草一木,所以才能写出那样别出心裁的诗句。除了这些文学成就,我们的刘禹锡其实也是个风流公子。在苏州做刺史的时候,上司李绅请他去喝酒,酒席宴间,自然少不了歌舞伎助兴,就那么巧,刘禹锡和一名舞姬(传说叫杜韦娘)确认过眼神,遇上对的人,滋生了爱情的小火苗。席间,等到作诗环节,刘禹锡便立马为那位美人作了一首诗《赠李司空妓》。李绅了解到此事经过后,非常大度地将自己的那位美姬赏赐给了刘禹锡,成全了他们,也传为一时的佳话。
真心很喜欢刘禹锡的性格,无论何种境遇,都能乐观开朗地面对生活,不抱怨,不颓唐。当然,也很喜欢刘禹锡的诗歌,别具风格,自成一家。像《望洞庭》,比喻新奇,令人眼前一亮;又如《秋词》,反其道而行之,大家都说秋天萧瑟凄凉,而他读写秋日的好,不落窠臼。这样的人物,放在我们今天,不是个“开心果”,就得是个暖男,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带来欢乐和希望。同时,作为文人雅士,又敢于正视自己的感情,大胆追求,勇于表露,从而抱得了美人归。这对今天的男性朋友,特别有启发意义:好不容易遇到了喜爱之人,一定要敢于付诸行动,实在不行的话,以诗传情也是可以的(前提是你得有这方面的才华,否则,弄巧成拙就不好了)!总之,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对刘禹锡有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如此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