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4月,中共潍坊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推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全面普及开展,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一校一模型”,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和学校办学特色,围绕绕劳动课怎么上、劳动周怎么安排、校园轮流值日制度怎么建立、家校如何协同推进家庭劳动教育清单落实、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怎么建怎么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创新。市教育局将从中推介一批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案例,供各学校相互交流学习。
依托校内劳动实践教育基地
打造特色劳动教育课堂
昌乐县第二实验小学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县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以开好劳动教育课为抓手,立足学校实际,把劳动课堂搬进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劳动能力,提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一是整体布局,为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赋予文化内涵。
学校科学布局,整体谋划,年在完善校内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开心农场的基础上,又投资八万元建设了开心果园,并统一命名,为校内劳动实践教育基地赋予了文化内涵。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包括开心农场和开心果园两大区域,占地面积平米。开心农场分为“五谷园”和“菜蔬园”;开心果园分为南、北两个区,南区为“桃李园”,取桃李满天下之意,栽种夏季成熟的果树7个品种36棵;北区栽种以秋季成熟的果树为主,11个品种40棵,取名“如意园”,撷事事(柿柿)如意之趣。结合学校传统文化建设,学校给每一棵树都挂上名片,并配上诗词曲赋,极大地丰富了文化内涵。学生们在开心果园里,不仅可以认识各种各样的果木、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参与劳动实践、品尝果实的甜美,还可以在果园里赛诗对词,感受自然的美好,做到敬畏自然、热爱自然、热爱劳动。
二是实践育人,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劳动之美。
学校把综合实践课程确定每周一节为劳动教育课,集中或分散进行。把劳动课堂搬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参入各种种植、管理等农事活动,给学生创造了多样化的情境。学生挥洒汗水、发展智慧,在参加基地内各种农事劳动中,学习了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了解农具的用法、掌握农作物的管理常识,在劳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劳动素养,培养自己的劳动习惯。学校遵循“感自然节律而立,蕴人文精神而丰”的理念,课程化设计开展了春耕文化节、夏季采摘节、秋收采摘节等系列活动,与每月一次劳动日,学年劳动周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作物生长的奇妙、感受节气的变化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增长智慧、形成能力,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资源丰富、课程化实施、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
三是多学科融合,整体推进学校教育全面发展。
在学校课程体系中,除去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教师们把科学课的观察探究课、数学课的测量与计算课、美术课的写生课、传统文化课的节气与古诗词、习作课的观察、体验、感悟课等八大课程适时融合到劳动教育实践课堂中,各学科教学中也有机融合劳动教育内容。老师们在参与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也转变了自己,不断完善知识储备,创新育人模式。“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学校着力打造了一支26人的专兼职结合、具有专业素养,优势互补的教师队伍,涵盖各个学科。学校定时组织劳动课教师们集体学习农作物及果园管理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在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校园里,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学生们快乐地劳动着、体验着、成长着,开阔了视野、经历了美好……找寻到开启幸福人生的密码!
原标题:《昌乐县第二实验小学依托校内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打造特色劳动教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