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过度教养对孩子的伤害
实际上就是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在各方面控制孩子的行为。教养的方式没有问题,但是在程度上出现了错误,这就被称之为“过度教养”。父母严格要求是希望孩子有一个很好的未来,但是过度的教养方式,变成了一种对孩子的伤害。1、过度教养的孩子承受能力差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孩子的承受能力会变得很差。我楼下的邻居杜太太和杜先生两人都是北大的高材生,因此从小对女儿做到了十佳全能的培养。无论是吹拉弹唱还是奥数英语,都给孩子报了名。周末别的孩子在花园玩耍,而他们女儿却要奔波在各种培训班之间。听说孩子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但是在高二一次模拟考试中,因为名次超出了前十名,心理承受不了,最后抑郁者症休学了。后来见过在小区见过几次,但是孩子精神萎靡不振,没有一丝青春活力。父母过度的教养,没有成为孩子成功路上的助力,反而成了绊脚石。2、过度教养的孩子不自信少年时期爸妈严格要求的孩子通常学习成绩比较优秀,但是内心总是惶恐不安。因为他们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不能容忍自己有缺点或者犯错误。正是这样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在没有达到目标之后,内心就会开始变得不自信。3、过度教养的孩子畏惧结交新朋友许多时候父母的过度教养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学习的“机器”。因为父母的管理就像是“直升机”,一直在头顶盘旋,所以在孩子认为在父母眼里,他们不配拥有交友的权利和娱乐活动的自由。这样孩子反而会不知道该如何交朋友,在人家交往中会一直处于弱势。这样的情况,对他们在心理健康有不好的影响,乃至以后走入职场,也不会一帆风顺。唯一说“这样的妈妈太可怕了,如果是我一定会崩溃的。很庆幸我有一个爱我,支持我的妈妈。”很多家长从来不会真正了解孩子的心思,总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变得更好,结果给孩子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烦恼。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做,孩子才能够变得更好。02父母与孩子要做到平衡关系
1、尊重孩子,给孩子的思想减负孩子需要父母的爱,更需要的是尊重。很多父母以爱的名义,阻止孩子做一些事情,交什么样的朋友,看什么样的书,穿什么样的衣服,甚至会看孩子的日记本,以便于更加的了解孩子。其实这样的做法只会给孩子思想带来负担,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学习已经够忙碌,回家之后,没有一个轻松宽容的环境,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2、当孩子的忠实的倾听者,多沟通我见过很多父母,与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他们和孩子开玩笑、聊天南地北,通常孩子的性格开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而不善于和孩子沟通的家长,会一味地用自己的方式为孩子付出,结果孩子不理解,反而会把亲子关系搞得非常糟糕。所以在孩子的生命中,父母承担的不止是亲人,更是孩子可以倾诉的好朋友。3、以多元化的眼光看待孩子,不以成绩论英雄昨天吃饭时,邻桌的一对母女对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刚开始孩子很快乐地对妈妈讲述着学校的生活,和好朋友之间的趣事。性格看起来很好,孩子笑起来的样子也很可爱,想必在家人和朋友之间是属于开心果的角色。接着聊到了学习成绩,貌似孩子考试成绩一般,所以妈妈说希望能够跟班主任老师说给她调一个学习更好的同桌。但是孩子没有同意,与妈妈讲述着自己的理由。但是妈妈一心为孩子好,所以还在提成绩的事情。结果原本开着玩笑的孩子,瞬间低着头开始掉眼泪。很多家长总是以成绩作为孩子好坏的标准,却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赋。其实应该用多发现孩子其他方便的闪光点,并且为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学习对于孩子而言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不能在父母给予的压力之下进行,而是应该让孩子自愿主动地喜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