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谁是坚果界“顶流”,巴旦木必须算上一个。
上世纪70年代,《种子的胜利》作者索尔·汉森愿意花费一周的津贴购买“快乐扁桃仁糖果棒”,对于这份美味,他的形容是:“那是上帝爱我们的证明。”索尔·汉森嘴里的“扁桃仁”指的就是巴旦木。
最近几年植物基风靡全球,Innova数据显示,巴旦木是植物基替代性产品重要的产品基质之一,并且于年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跃居为产品基质的首位。
追溯一下历史,巴旦木可以说是坚果界当之无愧的“元老”。多数学者认为,巴旦木是人类最早驯化栽培的果树之一,青铜器时代甚至更早时期,人工栽培的巴旦木就已经出现,考古学家曾从约旦河流域某人类遗址中挖掘得到巴旦木的栽培种,埃及的图特卡蒙墓葬(公元前年)也出现了巴旦木的“遗体”。
如今,“元老”凭借独特的口感风味和极高的营养价值,早已跃升“顶流”位置,被誉为“干果之王”、“西域珍品”。美国加州巴旦木协会主导开展的74项营养调研显示,坚果中,巴旦木拥有最高的蛋白质纤维、钙、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帮助降低心脏疾病风险,稳定血糖水平,促进胎儿大脑的发育以及孩童的智力发育,保持皮肤更健康美丽,是果仁零食中最适合老人、孕妇、儿童食用的一款。一把巴旦木(大概23颗左右)的维E含量,可以达到了人体每天所需维E的一半。
但“顶流”也时常会遭遇尴尬时刻:明明这么好吃又健康,为什么一大袋中总能发现一两颗有虫眼,甚至是令人不忍直视的虫子本体?
实话实说,逃不开虫蛀这个魔咒,真的可以说是“顶流”巴旦木的宿命了。
究其原因,还要从巴旦木树作为乔木植物的特性说起。先来说一说生长环境。巴旦木性喜温暖、干旱的生活环境,对生长气温的需求大约在15℃~30℃之间,所以特别青睐于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干燥的地中海气候。目前,巴旦木主要种植区在美国加州、西班牙、伊朗、意大利、希腊、澳大利亚等,在中国则是新疆南部地区。
《昆虫生态学基本概念》一书告诉我们,变温动物昆虫的生长发育也明显受制于环境温度。根据温度对昆虫的影响,一般分致死高温区、停育高温区、适温区、停育低温区、致死低温区等五个温区。所谓适温区,指的是适宜于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范围,在适温区内还有对昆虫最适合的温度范围,称最适温区,在温带地区一般为20~30℃。
看出来了吗?巴旦木喜欢的生长环境,恰恰也是大多数昆虫所钟情的。
每年春天,当巴旦木雌蕊顺利授粉、成功受精、开花结果之后,就会有虫子产卵于果实中。伴随着果实的生长,虫卵也依靠汲取果实中的营养成分一同成长。
易受虫蛀是以巴旦木为代表的核果遇到的“难解之题”。我们日常吃的桃、杏、李、樱桃等都属于典型核果,核果具有三层不同性质的果皮,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肥厚,俗称果肉,内果皮木质化,封闭式包裹种子形成果核,其特性导致果实极易遭遇虫害。据资料记载,核果类果树害虫种类繁多,如桃有种,李有种,杏有种等。这也是为什么,手里的桃子明明水嫩诱人,果核种却藏着吓人的小虫子。
很显然的一点,为了不损害巴旦木的健康属性,果农在喷洒农药会控制用量,所以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控制果实中有虫蛀的自然现象。国家制定的《SBT-熟制扁桃(巴旦木)核和仁》也明确规定,巴旦木的霉变粒率≤2%,虫蚀粒率≤3%;《GB》规定,带壳霉变粒≤2%。
不可否认的是,巴旦木作为坚果中的佼佼者,其高营养不可小觑,不论儿童、年轻白领还是中老年人,都可以从食用巴旦木中补充优质的营养。所以,坚果行业也在努力改进果实易虫蛀这个天然难题,譬如三只松鼠就在生产端进行了严控,首先会采用X光机设备剔除虫籽、霉变籽、瘪籽,然后由人工进行二次挑选,尽可能将虫蚀率水平控制在0.5%以内,算是目前行业内较为先进的控制受虫害巴旦木流入消费者手里的方式。
当我们在购买巴旦木的时候,也要学会正确的挑选方法。
一是看颜色,优质的巴旦木颜色非常自然,表皮粗糙,和核桃壳的颜色差不多;二是看外观,好的巴旦木形状饱满,果仁会把外壳顶的鼓鼓的;三是闻味道,新鲜的巴旦木有股淡淡的坚果油清香和木质香气,没有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