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石榴,
今天我又来代班了,再不来你们都要忘记我了.....
深圳,沿海小镇,开了一家很特殊的餐厅。
它装修精致、温馨如家、饭菜美味,店长是“国民坏叔叔”黄渤。
但它的特殊,并不是黄渤,而是五位服务生,五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几位服务生自信满满一腔热情,乐呵呵的忙来忙去,尽职又尽责;
但又时常上错菜、忘收银、闹脾气,他们像一群玩性很大、懵懂稚嫩、记不住事的孩子。
这几位”老“服务生,都患有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
《忘不了餐厅》
阿尔兹海默症,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除了拗口的学名和解释,它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俗称:老年痴呆症。
65的孙丽君,曾是一名优秀的妇产科医生。
两年前,她突然记不得昨天刚看过的病患是谁,下楼买个菜,也记不起自己到底住在哪个楼层。
她的记忆不断的往回退,停在了她最美好的少女时代。
那颗善良又脆弱的“少女心”,在苍老的身躯里,再次鲜活的跳动起来。
穿上鲜艳的衣服,她乐此不疲的装饰自己的房间,粉床单、粉被套,连蚊帐都要换成粉色;
她变得越来越童稚,给自己取的外号是“公主姐姐”,说起话来总带着俏皮的语调,用各种可爱的小动作来“卖萌”;
作为一个“公主”,她的自尊心也越来越强烈,第一天的“优秀员工”没有颁给自己,连饭都没心情吃。
白发苍苍的奶奶对着97年的宋祖儿撅着嘴,委屈的哭起了鼻子。
虽然记忆不再完整,但她依旧保持热忱,全身心的投入生命中每一个有可能被遗忘的时刻。
这天,餐厅里来了一对母女。
十岁的女孩看着慈祥可爱的“公主奶奶”,想起了自己样貌相仿的外婆。
知道了这件事,公主奶奶开心不已,她拉起小女孩的手,教小女孩跳起了她最拿手的东北大秧歌。
公主奶奶牵着小女孩蹦蹦跳跳,仿佛也是个十岁的孩子。
第二天,母女俩又来了。
她们马上就要离开小镇,临行之际,要跟公主奶奶说声告别。
所有人都认出了熟悉的顾客,可唯独公主奶奶拉着小女孩的手一脸疑惑,她一遍遍确认:
“你昨天来过吗?”
小女孩脸上的笑容,渐渐变得凝固。
昨天的美好明明就在眼前,可是公主奶奶混沌的大脑里,一无所有。
昨日最深刻的美好,就这样不知不觉间被剥夺,一点痕迹都不留。
无论是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还是与患者建立了联系的正常人,单方面的记忆抽离,都显得太过于无情。
公主奶奶的迷茫失措,小女孩瞬间消失的笑容...
就像黄渤说的:一切都是这么的温馨,又是这么的心酸。
患了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更健忘、更敏感、也更容易钻进自我责备的牛角尖里。
在服务生这个需要大量记忆的角色中,老人们不自觉的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和责任感。
外貌酷似《飞屋环游记》男主卡尔的小敏叔,患病已有两年半的时间。
他总是带着可爱的笑脸,一刻不停的给自己找事做——他怕自己一停下来,脑子就再也不工作了。
营业前的“军事演习”中,小敏叔把最重要的结账环节给漏掉了,尽管笑眯眯的自黑打趣,但心底的自责和愧疚,却成了他的心结。
于是,营业第一天,他把“结账”两个字,紧紧的记在了心尖尖上。
终于,一个小伙子进门坐了下来,小敏叔的第一位客人上桌了。
小敏叔谨记昨天的教训,生怕他不结账偷偷溜走。
于是,小敏叔的“花式盯”正式上线了。
正面盯一会儿;
侧面盯一会儿;
门外盯一会儿;
背后盯一会儿;
假装和其他客人聊天盯一会儿;
绕远路上菜也要盯一会儿...
小伙子被盯的心惊胆战,终于忍不住起来买单走人,只见小敏叔一个箭步冲到收银台前,递上了点单的小票。
那张标着价格的纸被攥了太久,已经皱巴巴的看不出原样。
送走客人后,小敏叔才终于肯休息,默默庆幸着自己没有忘记,静静的坐在门口的板凳上,如释重负...
81岁的大桥叔是一名退伍军人,性子直、有素养,就是脸皮有点薄。
这天,一桌客人借了两个碗走,承诺一定归还。大桥叔左想右想,怎么也没好意思开口向借碗的客人收押金。
他既愿意相信客人的诚信,又忍不住担心碗没有还回来,犯下一个不该犯的错。
整整一个晚上,他都没有睡好觉,念叨着“她们应该会还的”直到夜深。
除了两位爷爷,被“自责”绊住脚的还有蒲公英阿姨。
点单时,她不小心将6写成了9,顾客点的是红烧肉,自己却写成了油泼面。
厨师和黄渤都温柔的安慰道:没关系,我们划掉再做一份。
可是她却无法从自责的情绪中走出来,一遍又一遍的问自己:
“我怎么会把6写成9呢?”
大多数时候,她还是没有办法接受一个连小事都会出错的自己。
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生活,总是在不断的遗忘和自责中艰难前进。
上一秒记住的事,下一秒也许就会忘记。
但他们依旧不断的提醒自己,记牢一点,再记牢一点。
阿尔兹海默症,不只是一个看似遥远的名词。去年9月份国际阿尔兹海默症协会发布的年度报告将主题定为“3秒钟”,意思是每3秒,世界上都会新增一名痴呆患者。
全球痴呆患者的总人数,在年已经突破了万,至年,患者人数预计将达到1.25亿。
中国,则是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最多、增速最快,同时也是就诊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这天,餐厅里来了一家人。
年纪尚轻的老人患了轻微的阿尔兹海默症,却打心里无法接受。
女儿似乎感到了母亲对病症的忌讳和逃避,总是强忍着闭口不提。
热情开朗的珠珠姨听说后,毫不犹豫的带上自己的招牌笑容,跟老人聊了起来。
珠珠姨患病一年八个月,不仅没有回避,反而一刻不停的探出向外走的脚步。
学唱歌、学跳舞,成了老人活动中心里人尽皆知的“开心果”,到哪都能听到她爽朗的笑声。
另一位蒲公英阿姨,患阿尔兹海默症已有十年的时间。
第一次在家附近迷路时,她主动要求女儿带自己去看医生。
整整十年,她都用一颗平常心默默与痴呆症抗衡着。
去唱歌、学恰恰、画油画...
白发苍苍的她,依旧尽自己所能的巩固知识,甚至主动到老年大学里继续做英语老师。
她常常说:我不是个没用的人。
在忘不了餐厅里,她忙上忙下,用流利的英文招待外国客人;
闲下来的时间,她唱起英文歌,拉着大家的手一起跳舞;
上错了菜,她也会自我责备,但很快,她就能调整好心态,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
不以为意的忽视、过度关照的保护,都不能为患者带来丝毫轻松。
对于患了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来说,一份存在感和价值感,才是缓解病情最好的良药。
在日本,存在着一家真实的“忘不了餐厅”。
店主小野聘请的服务员,都是上了年纪记性不好的爷爷奶奶,或是患了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
因为老人们记忆力不好,总是上错菜,店主干脆把店名取作“会上错菜的料理店”。
每天开业前,负责人都会仔细地跟老人们交代注意事项、服务流程。
哪怕知道自己下一秒就会遗忘,老人们也都认真的听着···
络绎不绝的小小料理店里,常常出现这样的对话:
顾客:“您好,麻烦给我一份寿司。”
几分钟后....
服务员:“这是你点的乌冬面,请慢用。”
顾客:“哦!乌冬面看起来好美味呀,谢谢!”
客人用最温暖的方式,包容着着老人们的小小“错误”。
老人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和记忆,也在每一分钟里有了被铭记的可能。
反观老龄化问题同样严重的我们,给予这部分人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