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的这个活泼的孩子曾经是个类似“植物人”状态,虚弱地躺在病床上,不会说话,无眼神交流,经过不断的治疗和康复,不久就可以出院回家,开始新的生活。
7岁的小凡活泼开朗,聪明伶俐,尽管偶尔有一些小脾气,但她爱学习,会跳舞,是全家的“开心果”。年12月小凡因为“化脓性扁桃体炎”医院,因为用药过程中出现过敏性休克,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后,辗转了浙江、医院后,尽管保住了性命,但患儿神经系统受到损害,目光呆滞,四肢肌力、肌张力下降,为了让她尽快康复,小凡妈妈带医院开始进行康复,但没多久小凡开始出现严重的腹泻。“医院之前,她每天要大便20几次,最多大便量每天近ml,拉出来的基本都是血,还有一些肠粘膜,那时候她只会看着我,也不会讲话,当妈妈的心里太难过了。”小凡妈妈说。医院都劝小凡妈妈把孩子带回家,但她一直抱有一线希望不肯放弃,通过网络查到我院消化感染科张婷主任的资料,并与她取得了联系,张婷主任了解了详细的情况后表示愿意接收小凡。收治入院后,经检查及评估,患儿存在心血管、呼吸、神经、消化、营养等多方面的问题,但是张婷主任依然坚定地表示有信心治好她。在重症监护室治疗一月左右,患儿循环、呼吸方面相对稳定后转入消化科,但这时仍然存在多种耐药菌感染、重症难治性伪膜性肠炎、营养不良、喂养不耐受等感染消化营养问题,通过反复的讨论病情,调整及制定方案,积极精准的治疗,小凡的病情终于逐渐稳定,大便也好转了,逐渐可以经口吃东西,体重也逐渐增长。年6月份,也就是转入消化科半月左右,躺在病床上的小凡开口叫妈妈了,和妈妈的眼神交流也越来越多,现在的小凡已经可以正常交流,背诗,算术,画画,这也预示着妈妈的坚持和医务人员的努力获得了回报。
为了照顾小凡,妈妈日夜操劳,住院一段时间以后就感到身体不适且越来越严重,医院检查又担心小凡无人照顾,所以迟迟没有去,护士长李丹得知以后十分关心,医院检查,当班的护士们帮忙照顾孩子,小凡妈妈这才放心外出做检查。住院期间得知小凡家境本不富裕,为了给她治病更是花光了积蓄,于是科室提出为她申请了基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
因为心肺复苏后,受到缺血缺氧的打击,小凡的智力、反应、肢体活动明显不如从前,康复科开始为她提供床边康复治疗,受病情影响,小凡的脾气也飘忽不定,有时会在康复过程中大发雷霆,康复师沈统表示发脾气是正常的表现,只要加倍的耐心和引导,小凡会越来越好。
经过治疗,现在的小凡已经不需要挂营养液,可以自主进食,不久之后便可以出院,在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回忆起求医之路,小凡妈妈说:“感谢自己当初没有放弃,医院的医护人员没有放弃”。
编辑
刘炫言
审阅
徐??运
上观号作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