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存世唯一书法现身上博,它的捐赠者居

北京扁平疣网上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210119/8604573.html

年3月9日至至9月4日,“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在上海博物馆举办,这是上海博物馆建馆以来举办的第33个受赠文物展。

两件王安石相关文物价值连城

“盛世芳华”展上有两件跟王安石相关的展品分量极重,重到什么程度?其中一件《行书楞严经旨要卷》,是王安石唯一存世的书法作品,由王南屏、房淑嫣于年捐赠给上海博物馆。他们同时捐赠给上博的,还有南宋版《龙舒本王文公文集》(王安石去世后刊刻的作品集,为存世孤本书),这次也在展出之列。

展览现场的《行书楞严经旨要卷》

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是他去世前一年亲自校正《楞严经》的经卷文字。正书中间有行书,淡墨疾书,笔画清劲,虽行次紧密,少有空白,但无缭乱之感。其用笔似不经意,却有闲和萧散之韵。卷后有南宋牟献之、元王蒙、明项元汴等人题跋,该卷曾经元陈惟寅、明项元汴、清安岐、曹溶等人收藏。

南宋版《龙舒本王文公文集》是在王安石去世后刊刻的作品集,全集为卷,但目前国内仅存76卷,上博藏有72卷。而去年在王安石诞辰0周年之际,北京永乐拍卖公司拍出了散失在民间的3卷《龙舒本王文公文集》,成交价为2.亿元,创宋版书拍卖世界纪录,因此,上博这72卷《王文公文集》的价值可见一斑。

南宋版《龙舒本王文公文集》(局部)

捐赠者是“藏二代”,20岁就名动收藏界

这两件王安石相关的文物都来自王南屏、房淑嫣的捐赠。王南屏先生是华人收藏界的顶级藏家,国际文博界专家认为,王南屏的藏品中代表文人画传统的进程,绝不逊于世界上大部分博物馆的馆藏。王南屏是一位“藏二代”,20岁时即名动上海收藏界。王南屏年出生于江苏武进,祖父是前清秀才,父亲王有林在上海学棉布生意,后赴日学习纺织业,又回上海开办染织厂,并从事收藏。

王南屏自幼学习古诗文,国学底子深厚,经过不懈努力,他20岁时获得无锡国专和复旦大学的双学位。

王有林和王南屏(立者)年

王南屏很早就跟着父亲以及藏界朋友搞收藏,年代中期,王家搬到上海建国西路,和大名鼎鼎的叶恭绰先生成了邻居,王南屏就常常将自家购藏的书画、碑帖求教于叶恭绰。

当时叶恭绰手头拮据,他看中王南屏的禀赋、热忱和谦逊态度,所以愿意教导王南屏,并把其珍藏多年的书画割爱给王南屏,还介绍别人的珍贵藏品给王南屏购藏,其中就包括宋代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卷》,当时王南屏才20岁,连画都没见到,就根据叶恭绰的介绍,以1万银元左右的天价购藏。此举令王南屏名动沪上收藏界,引得大鉴赏家吴湖帆、张葱玉、王季迁、徐邦达等纷纷前去观赏,此事甚至惊动了海内著名藏家庞莱臣。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卷》

庞莱臣写信给叶恭绰,表示要王南屏带《潇湘奇观图卷》给他观赏。在庞家,庞莱臣出示了他珍藏的“元代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12件杰作给王南屏看,并与叶恭绰一起当场点评,对于王南屏来说,这是他学习鉴赏的开始。

与叶恭绰和庞莱臣两位海内超级大藏家的忘年交,不但打开了王南屏的眼界,更让他有机会购藏叶、庞两家几十件古代精品书画,打下了坚实的收藏基础。

拒绝重金,送回流失国宝

年春,王南屏携妻子房淑嫣和子女赴香港,经商之余继续购藏。他还帮助张葱玉、徐邦达等著名鉴定家收购流失海外的中国古代书画精品,并把这些宋元精品运回北京故宫博物院。

从台湾地区购得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时,王南屏的公司忽遭劫难,他信任的公司经理携巨款潜逃,为了公司信誉考虑,王南屏不得不出售部分书画藏品以填补亏空,同时宣布不再经商。

王安石《楞严经旨要卷》

年代初,宋龙舒本《王文公文集》出现在香港书肆,徐森玉、谢稚柳商议把它购回,即委托王南屏、徐伯郊跟进此事,最后为王南屏所得。此后因历史原因,此事不了了之。日本人曾千方百计要用重金向王南屏购买这套《王文公文集》,遭拒绝。王南屏说,这是中国的国宝,又有约在先,不管等到什么时候,都要把它送还。

年王南屏到美国进行心脏手术时不幸去世,享年60岁。2个月后,其遗孀房淑嫣和子女依其遗志,将王安石《楞严经旨要卷》及南宋版《龙舒本王文公全集》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王南屏一生最多是朋友

王南屏认为自己一生最大的成就是朋友多,他的朋友遍天下,因为他乐于助人,天性幽默,被朋友们称为“开心果”。张大千、溥儒等都是王南屏的朋友,谢稚柳更是王南屏的表叔,他们来往颇多。

王南屏和张大千

当年王南屏购得《楞严经旨要卷》时,因是王安石存世唯一书迹,世间颇多争议,他便携此卷去请张大千过目。张大千一见此卷,便开出5万美金天价要买,被王南屏婉拒。

溥儒当年一见《楞严经旨要卷》,便“惊讶为人间奇迹”。当时《楞严经旨要卷》是被旧报纸包着,溥儒便用自己一张未完成的画稿换下旧报纸。年,谢稚柳到香港鉴赏《楞严经旨要卷》时,发现了这张溥儒的未完成画稿,便补上了山水,并写有一段长跋。谢稚柳更邀请张大千也参与创作,把这幅画寄给张大千,请他补笔合作。这幅溥儒、谢稚柳、张大千三人合作的画一直在王家收藏着,据称,王南屏在世时一再嘱咐家人,他平生的收藏,将来皆可转售,但这幅画却“子孙永宝,不得转售!”

溥儒、谢稚柳、张大千的合作作品

王有林、王南屏父子与其他同时代的收藏家族一样,将个人情感、家族收藏行为和家国情怀融于一体。这种江南地区的收藏活动从15世纪开始延续了年,如今,王南屏的后代中也有从事艺术史和收藏的,这种自古以来的文人传统又延续了下去。

来源:周到上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623.html